顺着芦溪镇东阳村、瑞泉村和仁里村之间的芦万武旅游公路沥青路而上,沿途风光旖旎,全线依山傍水风光秀美,俨然成为了通往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道靓丽风景。途经“全国文明村”——芦溪镇东阳村,一颗颗古樟树木历经百年雨水、千年风霜,至今完好无损,长势葱郁,萌庇护佑着东阳村民。这是芦溪镇人大近年来助推“林长制”实现“林长治”所取得显著实效的几道缩影。
该镇2018年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以来,全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、扎实履责。日前,该镇组织部分市、县、镇人大代表在县林业局和镇林业办的配合下,对全镇林长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调研。调研组先后来到该镇水山村、瑞泉村、仁里村实地察看了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、扶贫桃园基地和山林树木保护情况。随后召开专题视察座谈会,听取各村林长制落实情况工作汇报,深入了解掌握全镇“林长制”工作所取得的成效,分析推行林长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,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意见建议。调研组建议,要加大宣传,不断提高对林长制认识。要从芦溪的区位、定位和地位上提高认识,重视林长制工作。充分利用电视广播、微信公众号、网络等多种宣传载体,广泛宣传推行林长制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,营造良好氛围。要强化举措,积极落实好林长制各项政策。县、乡镇、村三级要定期召开林长联席会议,加强部门、乡镇、村之间的协调配合,加快形成工作合力。要加快建设,全面提升林长制管理水平。要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,强化激励约束,以此形成合力提升林长制的管理水平。要加速转化,全面发挥林业综合效益,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,采取科学、适当的手段,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业产业,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。
据悉,近年来,该镇深入贯彻落实省、市、县林长制工作部署,探索实施林长制改革,建立镇村两级林长体系,围绕护绿、增绿、用绿、管绿、活绿建立长效机制,破除困扰林业发展的沉疴痼疾,织密扎牢保护网,实现“不砍树,能致富”,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,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。一是强化“增绿”举措,持续加大造林力度。深化林长制改革,推深做实林长制,2019年完成低产低效林600亩,森林抚育7000亩,重点防护林项目新造林200亩,油茶新造360亩,封山育林1300亩。全镇总林地面积达54253.2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69.8%。二是建立健全“护绿”机制,构建完备的责任体系。搭建林长制组织体系、责任体系、工作体系,全镇设立林长24名,各村均按要求配备了“一长两员”护林员81名,并纳入“一长两员”专职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体系,利用林长制巡护APP软件加强对生态护林员的管理。各级林长责任区域、基层护林组织体系实现“全覆盖”,确保一山一坡、一林一园都有专员专管、责任到人。不断加强森林管护,成立了镇级森林防火队伍,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。对全镇范围内古树名木进行建档、挂牌,让每一棵古树得到保护。三是推进“用绿”增收,做大做强产业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在做活“绿”文章上发力,释放生态红利,让产业兴起来。大力发展经果林、油茶林等特色产业,立足森林资源优势,优化林业产业结构,在东阳村、水山村种植“五个千亩”扶贫产业桃园600亩,瑞泉村种植油茶林2000亩。
